湖南日報3月15日訊一個用于鋼絲拉伸的支撐導輥,通常工作一周就會被磨出一道凹槽而需要修復。如果噴涂一層納米級硬質合金粉,導輥可連續工作1年。隨著省科技重大專項“納米鎢基材料關鍵技術國際合作研究及產業化”的實施,納米級硬質合金粉等鎢基材料率先在我省實現國產化。今天,該項目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湖南鎢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鎢及硬質合金制品占全國的6成以上。目前,國內鎢基材料的尺度是微米級,如果降到納米級,性能就會發生顯著變化,具有高硬度及高韌性,成為我國優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材料。
2012年,湖南頂立科技有限公司、長沙理工大學、長沙中南凱大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及美國納米研究機構等單位聯合承擔了“納米鎢基材料關鍵技術國際合作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經過3年多的攻關實現了系列突破。據悉,項目組共申請專利19項,已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開發了適于納米級鎢基材料制造的產業化關鍵裝備,產能達到120噸/年。項目期累計新增銷售收入2億多元,新增利稅4100萬元。